迪化街
旅圖推薦:
台北市大稻埕的迪化街是著名年貨大街,也是台北市現存最完整也最具歷史意義的老街。它不但是大稻埕最早的市集,從清末迄今也是大稻埕的商圈核心,保存舊日的風貌和活躍的商業交易活動。每年春節前南北貨無不集中至此,成為辦年貨的指標大街。
迪化街主要是指台北橋以南的迪化街一段,迪化街最早有商店出現,是在清咸豐六年(1856年),當時由於位置靠近淡水河岸的碼頭,因為方便貨台北市大稻埕的迪化街是著名年貨大街,也是台北市現存最完整也最具歷史意義的老街。它不但是大稻埕最早的市集,從清末迄今也是大稻埕的商圈核心,保存舊日的風貌和活躍的商業交易活動。每年春節前南北貨無不集中至此,成為辦年貨的指標大街。
迪化街主要是指台北橋以南的迪化街一段,迪化街最早有商店出現,是在清咸豐六年(1856年),當時由於位置靠近淡水河岸的碼頭,因為方便貨品進出運輸,又保有恰當距離,以避免河水暴漲時的災害,再加上貨品上岸後,可直接從後門送進商家之便,因此逐漸形成商店街。
在日治時期的迪化街,主要以南北雜貨、茶行為主,之後米業、布匹和中藥等貨品也逐漸佔有一席之地。二次大戰結束之後,迪化街持續成為南北貨、中藥材和布匹等批發商業交易中心,迄今仍是這三大行業的最大批發及零售市場。由於迪化街是台北採買年貨的最佳去處,各種乾糧南北貨全聚集於此且保留了古樸的商店風格,每到過年期間,年節氣氛相當濃厚,車水馬龍,熱鬧非凡。
迪化街大部分的店家,是屬於清代台灣商店的典型形式,店面不寬,但是屋身卻長而深,這種長條形連棟式店鋪,前段經營商業,後段做為住家的功能甚佳,十分方便。這裡有著不同建築風貌的房屋,清代型建築多鋪瓦頂,外觀較低,騎樓由紅磚柱支撐,門口上方懸掛匾額店號;民初型店舖,多為紅磚造,柱樑用磚砌成,外觀具有西歐巴洛克式風格,時人稱為番仔樓,外觀華麗,裝飾精良,屬於當時西方流行的「藝術裝飾派」或「表現主義派」的建築風格。
另外,也有在工業革命之後較為現代主義式的建築,少了巴洛克式的華麗,卻擁有了簡單平衡的線條表現,這類建築風格也是在日治時代傳入而形成風潮。其他少數單層樓的閩南式建築,因為改建目前已不多見。
來到迪化街除了欣賞傳統建築,感受在老街購物的樂趣外,附近的永樂市場是各種布料及成衣的集散地,各式各樣物美價廉的布料,都可以在此尋獲。 (資料來源:交通部觀光局 http://travel.taiwan.net.tw/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