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股鹽山台灣鹽業博物館
旅圖推薦:
七股鹽山為台灣現存最大的海鹽曬鹽場,佔地1800多公頃;從台南縣西北角的北門,ㄧ直到西南邊的七股鄉,這一片星羅棋布的鹽田,便是鹽的故鄉。北門和七股二大鹽場,總面積合計2100公頃,素來是台灣產的重鎮,年產鹽約為11萬公噸,佔全台總產量的60%,每年枯雨期的十月到翌年三月間,引海水曬鹽,而曬鹽人家每天與海水、鹹風、烈日為伍,女的耙鹽,男的挑鹽,把散佈在鹽田的鹽粒,堆成像一座小山,壯觀之外,令人教仰鹽民的辛勞。
台灣鹽業博物館於2005年元月正式開館,位於台南縣七股鹽山旁,世界保育類黑面琵鷺是他的好鄰居,這棟有著兩座金字塔型的雪白典雅建築,總樓地板面積6180平方公尺,展場分設在一、二、三、四樓,館內饒富趣味,活潑互動及創意設計,其鹽業文物典藏之豐富,堪稱亞洲第一,名列世界前茅。
催生鹽博館的推手為前台鹽處長,現任鹽光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亞孫,台鹽館幾乎都是靠台鹽老員工,以及一群熱愛鹽業文化的年輕人共同的創意,把台灣曬鹽的338年歷史濃縮在館內。
一樓大廳,遊客迎面就可以看到鹽工整地、曬鹽、收鹽辛勞場景;一旁高聳的暸望台,原來是鹽警用來抓鹽賊的鹽樓。展場一樓擺著骨董級的載鹽小火車,同時設計了「海海人生」表演劇場,用台語對白搭配聲光,把鹽田人家的生活親切地播放,讓人彷彿走入五O年代的時光隧道。
二樓可找到台灣鹽的豐富知識,比如瓦盤曬鹽與土盤曬鹽的用途有何不同。台鹽老字號內展示台灣員工昔日的生活用品饒富趣味,多由台鹽員工捐出。展場介紹台灣鹽的種類、用途等,遊客可以動手查詢鹽的古往今來,也可以帶上耳機、上網查詢,三百多年的台灣鹽業史就此一目了然。
台灣鹽業博館三樓安排各式小小科學體驗活動,能讓小小科學家開心玩一下。三四樓則是以「世界的鹽」為主題,展示四川井鹽、波蘭鹽礦的實體體驗區,全館兼具鹽業產業史與科學教育的多重意義。70年代只有50多隻黑面琵鷺在七股過冬,現在七股鹽田成了世界保育鳥類黑面琵鷺過冬的天堂,目前全世界有1,200多隻黑面琵鷺,其中800多隻選擇七股潟湖、紅樹林為棲息地,每年都來此報到,蔚為自然奇觀。 (資料來源:交通部觀光局 http://travel.taiwan.net.tw/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