赤崁樓

旅圖推薦:

赤崁樓 台南赤崁樓歷史悠久,但最為近代人流傳無疑是明鄭時期鄭成功登台趕走荷蘭人,且進駐普羅民遮城,設置承天府於赤崁樓。後因鄭成功遷移至安平熱蘭遮城,普羅民遮城被當成放置軍火庫使用,一直到清朝將台灣納入版圖為止。清朝時民眾在普羅民遮城旁建築了一座大士殿,荷式城堡旁首次出現中國清式樓閣建築。後來日軍進駐台灣,將赤崁樓改為陸軍衛戍醫院。到了1935年赤崁樓被指定為重要史蹟。光復後,幾經整修,將原有的木造結構,改為鋼筋混泥土,將主要入口由西改為南向,民國71年被列為國家的一級古蹟。

赤崁樓歷經三百多年之變化,樓房之增修次數頗多,然其於台南市所辦扮演之角色,卻一直是十分重要,除了是國內遊客到台南的必遊勝地之外,近來也是大陸客指定一遊的台灣著名風景區之一。

整個園區雖不大,但是保存良好,古色古香的建築讓整個歷史的感覺浮現,雖然整修多次,原有的木造結構不復見,但依舊沒失去那原來的閩南式閣樓樣貌。

原有的荷蘭時期之城堡只遺留西面之門及東北角隻殘蹟二處,從其中,可以清楚的看到磚材之疊砌,這些磚材來證實來自於印尼爪哇島,並以糯米汁、糖漿、砂與牡蠣殼之混合物為灰漿。

位於西面的蓬壺書院當年為極具規模的書院。 幾經滄桑後,因地震多半倒塌,如今整座書院僅剩門廳供人憑弔。門廳為典型閩南建築形式, 兩邊間的綠釉花窗搭配「斗子砌」的紅磚牆,顯得極為古雅。

環繞著赤崁樓旁,有可見到許多石碑立於狀似石龜之贔屭上,其為九龍生子之一,生好負重,然由於其貌與龜無異,一般 人均稱之為〔龜碑〕。

南面基牆則砌以歷代石碑甚多,西面庭園中原本佈滿石馬、石陀與技勇石等歷史文物,但是多已損毀,近觀可見到整修的痕跡。蓬壺書院之門廳是該書院留存較具原貌之清代建築,面向西面,裝修簡樸,可順便一覽。

基本資料 加入我的旅行箱

地圖資訊